已经记不清这是《瞬息全宇宙》第多少次 " 横扫 " 了,
在刚刚结束的第 95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电影第 N 次成为最大赢家。
以下为旧文新发一部好电影值得被安利两次。
处理不完的家庭琐事 ↓
不省心的女儿 ↓
以及一个正在筹谋离婚的丈夫 ↓
任谁看,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中年女性一事无成的人生,但如果我告诉你,几个小时之后,她将成为拯救全宇宙的超级英雄,你敢相信吗?
没错,北美爆款、让六十岁的杨紫琼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妈的多重宇宙》千呼万唤终上线,
一部赚足观众眼泪的 " 爽片 ",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电影分为三个篇章,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Part1:万事万物
她 55 岁的美国华裔移民伊芙琳,一家快倒闭的洗衣店的老板娘、一个叛逆期少女的妈、一名中年男性的妻子、一个怪老头的女儿,也是这个移民家庭的主心骨。
平平无奇的一天,她来税务局处理洗衣店的税务问题,如果不出意外,伊芙琳大概会度过一个很普通甚至有点糟糕的一天——
古板冷漠的税务工作人员、派不上任何用处的丈夫,回家还得面对那个自己不想承认的女儿的女朋友。
但就在沉默的电梯间里,丈夫韦蒙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他给伊芙琳带上了蓝牙耳机,手机下载了一套程序,
短短几秒里,程序已经读取了一遍伊芙琳的人生,
普通到有点无聊:
出生在广州的一个寻常家庭,年轻时和恋人离家出走来到美国,开了一间小小的洗衣店,生下女儿、操持大小家务,与日俱老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耐心,变得粗糙、唠叨、保守,像千千万万的 " 母亲 " 中的一名。
然而,这只是平行宇宙之一的伊芙琳。
在其他宇宙中,有的 " 伊芙琳 " 没有离家出走,而是拜师学了功夫,进军电影界成了大明星,我愿称之为伊芙琳;
有的伊芙琳小时候摔倒伤了眼睛,只能苦练戏剧,成为了京剧艺术家;
有的伊芙琳没有结婚生女,成为了优秀的厨师 ....
每做出一个选择,伊芙琳的人生就会分裂出一个平行宇宙。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阿尔法伊芙琳,这版伊芙琳是位女科学家,她证明了其他宇宙的存在,还找到了跳跃到其他宇宙的方法:
而现在出现在伊芙琳面前的,就是意识穿越过来的阿尔法韦蒙。
他来这里是求救的,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身体只能承受短暂穿越到其他宇宙,大脑过载就会死亡。
但阿尔法宇宙中有一个人,天资出众,能够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她的头脑分裂成了无数个碎片,可以在平行宇宙中任意穿梭,掌握着无限的知识和所有不同的技能,但正因为她见识了太多世界,也丧失了道德感和对真理的信仰。
这个人还在造一个可以吞噬所有物质的东西,阿尔法宇宙的人感受到了生存危机,只能在不同的宇宙中寻找 " 救世主 ",
在韦蒙找到这版伊芙琳之前,已经有一千个伊芙琳死在这个人手里。
比超强反派想杀你更惊悚的是什么?
那就是这个超强反派是你的女儿。
没错,韦蒙口中的 " 大恶魔 " 就是阿尔法宇宙中的女儿 Joy。
浅浅展示一下这姐的魔法超能力 ↓
谁能想到,有能力毁灭宇宙的大魔王也是 " 鸡娃 " 受害者。
阿尔法宇宙中的人想用伊芙琳打败 Joy,但伊芙琳无法对自己的女儿下手,她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跟 Joy 一样,通过头脑分裂来变成第二个 " 大魔王 "。
这就来到了Part2:所有地点。
当掌握了宇宙穿梭技能的伊芙琳宣战的时候,Joy 却表示自己不想跟她打。
为什么?
其实这并不难猜。
前面提到过,Joy 丧失了道德感和对真理的信仰,那么请问,这样的人是 " 恶 " 人吗?
并不,在 Joy 的世界里,没有 " 善恶 "、没有伟大和渺小、没有成功和失败,她不爱什么人,也不恨什么人,当所有标准都失去意义的时候,那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那个吞噬所有物质的东西不是黑洞,只是一枚贝果,也是笃定生命无意义的 Joy 给自己打造的 " 坟墓 "。
伊芙琳,正是她选中的陪自己走向毁灭、或者说是 " 解放 " 的人。
这里有一个女主瞳孔变黑的过程,也代指伊芙琳正在被女儿的想法 " 同化 "。
不同宇宙中的伊芙琳也纷纷开始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架,放飞自我。
离婚是吧?离!
洗衣店是吧?砸!
如果是你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宇宙,体验了你生命的每一种可能,你还会对当下的生活抱有热爱吗?
最天马行空的,在一个不适合生命形成的宇宙,伊芙琳和 Joy 是两块石头。
就在伊芙琳也被吸引着一步步靠近 " 贝果 " 的时候,她听见了韦蒙的声音。
这个看起来一事无成的、没用的男人,他跟税务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试图修复伊芙琳搞砸的现实生活。
此刻在女打星版本的平行宇宙中,总裁版的韦蒙告诉伊芙琳自己的生存之道:
总是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不是因为天真,而是出于必要和需要,善良不等于软弱,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的时候不妨先保持善良。
哪怕是最平庸的一生,也会有很多闪光的时刻:
洗衣店开张时那天的阳光、夫妻生活的甜蜜温馨,还有一个简单的拥抱。
这时候的伊芙琳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并开始学着用丈夫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失序、混乱、没有规则的世界中,也一定有什么东西是值得被爱的。
这里有个小细节,重新找回生命意义的伊芙琳和女儿的终极对抗中,Joy 做出的姿势是防御,而伊芙琳的姿势是张开怀抱,
这对一直在打斗的母女终于有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 " 对话 ":
无敌大魔王 Joy 也有自己的恐惧,那就是当伊芙琳有无数种更好的人生可以选择的时候,她凭什么选择留在这里,成为自己的母亲?
这不是什么脑洞大开的奇幻设定,这是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的剧情,一个女性选择成为母亲的同时,往往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其他可能。
" 长大 ",就是你感受到自己作为生命个体在丧失可能性的过程,而没有什么比 " 成为母亲 " 能更快逼着人成长。
不是每一个女儿都用勇气问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答案关系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你给这个赋予你生命的人带去的,究竟是欢欣更多,还是痛苦更多?
最终,伊芙琳把女儿从 " 贝果 " 里拉了出来。
Part3:一瞬之间
还是平平无奇的一天,这次开车带伊芙琳一家人来到税务局的是 Joy 的女朋友,
洗衣店顺利通过了工作人员的审核,
生活仍旧按照原来的轨道行进,只是一切都变得更好了一点。
而至于伊芙琳在一瞬之间的走神,你永远不知道她是真的走神,还是穿梭到了下一个宇宙。
电影终。
很多人的观后感里都有 " 哭 " 这个字眼,不管是前段时间很火的《青春变形记》,还是《妈的多重宇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把镜头对准有着移民背景的东亚母女。
《妈的多重宇宙》中开头的戏份,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伊芙琳桌子上摆着密密麻麻的账单,她脑子里要同时计算好几件事,家里老人的面条要煮几分钟、天花板的水渍、要熨烫的桌布,
韦蒙手里拿着离婚协议书,都插不进话跟她提一嘴。
伊芙琳没有勇气在长辈面前坦言女儿是同性恋,比起 " 保守 "" 古板 " 这样的理由来,更多是因为在她的意识中,目前看似安稳的生活是在她的劳心劳力下得以小心维持的,这种 " 安稳 " 随时有崩塌的可能,任何一个小的风险因子都有可能引发整个生活系统的崩溃。
" 我的女儿是同性恋 " 就被归类在这样的风险之中。
《青春变形记》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小美的母亲非常爱小美,但她不允许小美的生活发生任何不在她控制范围内之内的事,
小美有了性启蒙,在笔记本上画下了帅气的便利店男生,妈妈如临大敌,开车到便利店里警告对方不要再靠近自己的女儿。
这样的窒息感,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妈妈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她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长大的,她们只会这一种做 " 母亲 " 的方式。
《妈的多重宇宙》中就有伊芙琳向掌控她大半生的父亲做出自我宣言的情节:
两部电影表面上讲的是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对抗,内里其实是母亲们和自己的和解。
《妈的多重宇宙》的结尾很温馨,伊芙琳阅遍千帆,还是选择成为这个最 " 失败 " 的伊芙琳,跟家人们待在一起,这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
但生活处处有大团圆吗?
也许,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伊芙琳厌倦了妻子、母亲这些身份,厌倦了和解,也厌倦了所谓 " 爱 ",而是选择了"Just be a rock",
这块石头仍然屹立在那个没有生命的宇宙中,并且,永远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