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亲自 " 下海造车 ",这话题相信已经屡见不鲜,华为自己也多次出来 " 辟谣 ",但似乎大家都形成共识,华为的辟谣只是幌子,到了合适的时机,也许想隐瞒也瞒不住了。
华为到底造不造车,是很多华为粉丝最迫切想要得到的答案,毕竟华为此前已经官宣自己不会造车,而是做市场最好的供应商,但华为的所作所为着实 " 言行不一 "。
1
AITO 更名 HUAWEI?
3 月 8 日,AITO 汽车官方平台发布宣传海报,在海报中,原本一直都以「AITO 问界」为品牌宣传口径,突然全部变成了「HUAWEI 问界」,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从 AITO 转变为 HUAWEI 了,只是上次在引起全网轰动以后,华为立刻官方辟谣,宣称不造车,只是和赛力斯将开展更深度的合作模式。
不光 AITO 问界官方社交平台发布了该海报信息,在「华为终端」账号中,也同步发布了 HUAWEI 问界的最新海报,所以在该海报爆出以后,迅速引起了全网的关注,当然最核心的就是很多花粉真的 " 高潮了 ",之前在华为还没有真正主导的时候,笔者就看到很多问界车主,将车尾的赛力斯扣掉,自行贴上了 HUAWEI 字样,怎一个疯狂了得。
先不谈华为粉丝,我们言归正传,华为一直都说自己不造车,但为啥还将 AITO 改成了 HUAWEI,是和赛力斯合作终止,还是有其它 " 隐情 "?
AITO 问界,自发布以后,首批交付便赢得了市场不错的数据表现,尤其是交付 3 个月,交付成绩破万,对于一个新品牌而言,已经让很多新势力的 " 老大哥 " 很羡慕了,当然这主要的能力,还是要归功于华为的销售渠道,毕竟一台车摆入华为体验店,加上华为体验店的客流量,这车想不火都难。
其次,AITO 问界的产品发布以后,的确内部采用了华为的很多技术,比如问界 M5,使用了 HUAWEI DriveONE 纯电驱增城平台,以及备受瞩目的 Harmony OS 智能座舱,尤其是鸿蒙 OS 座舱,在最初极狐阿尔法 S HI 版亮相时,就吸引了全网的关注,所以在问界 M5 搭载首发以后,因为行业领先的智能交互体验,确实让问界 M5 收获了不少的订单,从客观的角度来证明,华为的确是 AITO 问界销售的「主心骨」。
华为同赛力斯合作,无论是技术、流量、销售等各个维度,华为都是起到主导作用,用毫不客气的讲,目前赛力斯,的确像是给华为 " 打工 " 的。
华为有三种合作模式,第一种为纯零部件供应商方式,第二种为 huawei inside 模式,将华为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代表作有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和阿维塔 11,而最后一种就是华为智选模式,产品华为将和合作品牌共同深度主导完成,并且产品将摆入华为的销售渠道,目前仅有 AITO 问界一个品牌。
此次 AITO 问界更名为 HUAWEI 问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将不是深度合作,而是在内部「话语权」上,彻底扭转趋势。
2
1<2 该如何整改?
目前华为以三种合作模式,已经在汽车行业混的「风生水起」,很多和华为合作的主机厂,都要听华为的话,甚至合作的费用都是不菲的,也许传统汽车行业永远都想不明白,一个跨界来汽车行业的,突然比自己在汽车领域深耕多年,更有话语权,更让用户接纳,这就是「明星企业」吗?
虽然目前问界产品被外界定义为「含华量」最高的车型,但很多技术其实由于问界两款车型的 " 局限性 ",根本无法让华为的全部技术进行赋能。比如问界 M7,行业内普遍认为,就是东风风光 iX7 的换壳车型,因为产品本身的平台、基础都是 " 换壳 " 过度产品,华为的很多技术和配置都无法快速主导和赋能,以至于问界 M7 车型登场以后,普遍认为还不如问界 M5。
除此之外,无论是问界 M5 还是问界 M7,都只是为了快速 " 推出 " 的过渡产品,问界 M5 采用了并不完善的平台,虽然可以快速推出增程式结构来满足彼时理想 ONE 统治的市场,依靠华为的销售渠道推广,确实为问界 M5 带来了相对不错的市场表现,但仍旧有很多产品的缺陷,否则也不会仅依靠鸿蒙 OS 一个核心卖点去宣传,归根结底依旧是一套半成品的产品,日久见光死是毋庸置疑的。
问界 M7,前文说过,作为东风风光 iX7 的换壳车型,在上市的当晚,就被网友曝光和纰漏了出来,当时作为三排座椅的新能源 SUV 产品,竞争的就是彼时风光无限的理想 ONE,但没想到刚上市就被网友扒的「底裤都不剩」,所以问界 M7 一直都不受市场待见。
无论是问界 M5 还是问界 M7,都没有采用华为真正的技术实力,包括 750V 高压平台,华为智能辅助系统,都无法在问界两款产品上布局,即便是行业内都说问界是「含华量」最高的产品,无非就是两个品牌合作关系最深而已。
2023 年,华为也看到了目前和赛力斯合作的弊端,依靠赛力斯此前积累的「经验」,固然无法发挥华为的最大能力,所以目前 AITO 问界在积极转变为华为主导的主要原因。此前根据内部消息可知,目前虽然问界产品在华为体验店销售,但销售人员仍然为赛力斯员工,甚至包括营销、传播等,都是由赛力斯来负责,所以想要彻底为了品牌的进步,华为针对内部的结构调整也是情理之中。
2023 年,AITO 更名 HUAWEI 以后,无论是销售人员、营销整合、渠道投放,将全部转型为华为主导,并且在新产品研发和布局上,应该也会摒弃赛力斯此前的 " 淘汰 " 平台,很有可能,此前我们看到的 HUAWEI inside 模式的全部技术,将融合至华为智选的系统中,也就意味着,HUAWEI 问界,相较于 AITO 问界,才是真正的完全体。
无独有偶,在 3 月 8 日,AITO 刚更名为 HUAWEI 以后,3 月 9 日,在工信部最新一批申报名单中,问界 M5 增程版就推出增加激光雷达的新款车型,在激光雷达加持下,问界 M5 也终于在智能驾驶系统中再次接近,而激光雷达的加持,不难猜测,HUAWEI 将在最新问界 M5 车型中,彻底「主导」,也将智能驾驶系统彻底下放给问界车型。
年初在漠河曝光的问界 M9 车型,定位为全尺寸 SUV,也将是理想 L9 的最强竞争对手,从目前华为主导问界产品以后,可以猜想一下,问界 M9 很有可能是华为彻底主导问界以后的首款「完全体车型」,如果在拥有华为的全部技术赋能以后,问界 M9 的登场,很有可能真的会冲击到理想 L9 的市场,当然,如果真的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赛力斯就真的只能退居幕后,彻底沦为华为的 " 打工仔 "。
从 AITO 到 HUAWEI,仅仅一年时间,从赛力斯 SF5 到 AITO 问界 M5,仅仅半年时间,一年半的时间,华为将赛力斯完成「革新」,当然在 AITO 彻底更名为 HUAWEI 以后,在汽车市场中,毋庸置疑会再一次迎来高升之势,而最重要的是,如果在更名以后,能够真正融合华为的汽车领域技术,对于消费者才是最好的结局。
写在最后
AITO 更名 HUAWEI,对于未来华为在汽车市场的主导和地位,将得到再一次的攀升,尤其是 2023 年以后,真正的华为智选模式下的产品,才称之为真正的完全体,对于问界的老车主,笔者也只能说句 " 心里苦 "。
赛力斯虽然已经抱上了华为的「大腿」,但由于内部技术的缺陷,即便是华为赋能下,也在 2023 年迎来市场的下跌,所以想要寻求品牌更好的发展方向,此次全面革新,对于赛力斯而言,是无奈之举,但对于华为而言,才是拯救品牌于水火之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