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的宣发术语上可以发现,华为正在强调问界与华为的强关联性。
" 想去的地方,HUAWEI 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
3 月 8 日,AITO 汽车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多个社交平台的宣发中,首次使用了 "HUAWEI 问界 " 的全新标语。
华为终端官方微博也转发了问界汽车的宣发微博,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围观和讨论。
图源:华为终端官方微博
有网友在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评论调侃:" 以后再无赛力斯,终于改称华为问界 "、" 只有赛力斯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 华为:不装了,我是幕后大佬我摊牌了 "。
对此,华为和赛力斯均被迫出面回应。
华为方面称,HUAWEI 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华为提供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并通过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帮助车企卖好车,在帮助车企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
赛力斯则称: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关系及合作模式均没有发生变化。双方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未来将推出更多受用户欢迎的、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事实上,这不是问界在宣发上的首次改变。2 月 11 日,问界在多张宣传海报上已将 "AITO" 改成了 "HUAWEI"。随之改变的还有品牌话术。一张微信截图内容显示,华为与赛力斯达成共识,为强化品牌独特性,不再应用 " 华为深度赋能 ",取而代之的是 " 华为全面主导 "。
不过,或许是出于舆论压力,问界海报后期变回了原样。
从华为的宣发术语上可以发现,华为正在强调问界与华为的强关联性。
1
改 logo 提销量?
"AITO 问界 " 改 "HUAWEI 问界 ",意欲何为?
声量最强的一种猜测是,此举是华为下场造车的进一步举动,尽管华为多次辟谣,但外界仍然有观点认为华为 " 一定会造车 ",并且传出了具体的时间线。
上个月,余承东再次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华为没有必要去亲自造车。" 车厂已经有这个能力,为什么我们要再去建工厂,自己去造车?没必要。中国的汽车工厂闲置很严重,我们把闲置的资产充分利用,是对社会资源最大的保护,车厂挣大钱,我们挣小钱。"
众所周知,华为当前与车企的合作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零部件供应模式;第二种是华为 HI 业务模式,华为提供新能源动力总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技术;第三种是华为智选车模式,除提供零部件和全栈支持外,还深入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品牌营销和终端销售。
其中,智选车模式下,华为跟赛力斯的合作最早且最深入。二者合作的问界品牌被业内认为是去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2022 年创下月销最快破万的新势力销量爬坡记录,2022 年全年实现交付量 7.5 万辆。
不过,历经高光时刻之后,这个问世不到一年的新品牌迎来低迷期。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 1 月,AITO 问界销量为 4490 辆,环比下滑 55.88%;2 月销量为 3505 辆,环比下滑 21.68%
问界销量大幅回落后,余承东也在微博上为问界 " 背书 "。
3 月 3 日,余承东在个人微博上发长文为问界 M5、M7 代言。他称:" 作为一个曾开过多个豪华品牌车的人,我想告诉大家,AITO 问界 M5、M7 系列具备超高的品价比、性价比!"
图源:余承东微博
2023 年,新能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残酷。开年," 价格屠夫 " 特斯拉率先开启了价格战,国内品牌中 AITO 问界最先跟进,旗下车型降价 3 万元左右。随后,多家新能源车企跟进或大幅让利。
但降价并没有为问界的销量带来多大助力。一位问界汽车代理商告诉全天候科技:" 特斯拉降价再加上理想 L8 发布,客户对问界的态度更犹豫了。"
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强烈,车企的压力也进一步增大。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 "AITO 问界 " 改 "HUAWEI 问界 " 的背后深意:新能源行业竞争惨烈,留给问界探索改进的时间不多了。华为希望强化自身在问界中的形象,提升问界的品牌力,进而提升销量。
" 对我们这些代理商来说,最大的改变可能是信心上的提升,相当于纳入华为正规军了。能不能提升销量目前看不出来还,最终还得看产品。" 前述代理商说。
2
冲刺百万目标
一直以来,HI 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是华为车 BU 内部并行的两条线。
相比而言,HI 模式由车企主导,虽然包括了全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本质上仍是卖零部件的商业逻辑。而在智选车模式中,华为全链条参与了产品的生产研发到销售,主导权更高。
销量方面,HI 模式下的极狐阿尔法 S 全新 HI 版 2022 年累计销量为 1.19 万辆;阿维塔新车在 2022 年 12 月开启交付,截至 2023 年 2 月 5 日累计交付超过 2000 辆。智选车模式下的 AITO 问界全年销量超过 7.5 万辆。
从销量来看,智选车模式的确更成功。
问界 M7图源:问界官网
今年年初,有报道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OO 王军被停职,余承东全面掌控车 BU。余承东曾回应表示:是正常的人事调整变动,华为在车业务方向上没有变化。
据赛博汽车报道,王军停职很大程度源于 2022 年其主导的华为 HI 模式进展不佳。
" 未来希望两种模式都起来,华为都是全力支持,HI 的模式能卖多少我也不清楚,我相信会多起来。" 余承东在不久前的采访中说。
" 问界的成功证明华为智选模式跑通。" 中信证券认为,智选车模式或将被华为打造成一张名片,用来吸引更多的车企合作。
这在余承东近期对外发声和华为近期与车企的频频互动中便能看出几分。
在不久前的媒体采访中,余承东首谈 " 问界生态联盟 " 的概念。" 最先加入生态联盟的车企是赛力斯,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
公开信息显示,奇瑞已于去年加入问界生态联盟,江淮汽车也将成为联盟中的新成员。
" 智能网联汽车就这两三年的机会窗,如果没抓住,将来这个市场就跟华为没关系,所以必须抓住机会。" 余承东此前表示。
2022 年前三季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 4458 亿元,前一年,该数字为 4558 亿元。在去年 7 月的一次论坛上,余承东曾透露,汽车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
余承东给自己立了个 flag:车 BU 要在 2025 年实现盈利的目标。
" 目前智选这一块华为没有亏,也没有利润,我们帮车厂实现过了 100 万,车 BU 就能盈利。" 余承东说。
若以此来测算,华为需要在接下来的 3 年内卖出去 92.5 万辆智选车。
第三方机构对此持乐观态度。根据中信证券的预测,2025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 1500 万辆,20 万元以上价格带销量占比 35%。远期,华为在细分市场有望获得 10%-15% 的市场份额,销量有望达到百万级别(70 万 -105 万台 ) 。
对于余承东而言,面对目标,或只有冲刺,没有退路。
他在近期对媒体提到,华为对其考核来自多个方面,盈利是其中一方面。虽然压力大,但他选做乐天派," 我心态好,遇到再大的事情也要开心,工作强度这么大,再不开心,很快就见上帝去了。"
点 "在看 ",变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