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2023-03-15 18:37:54] 编辑:迷彩新视界 点击量:36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3月以来,魅族新消息不断。近日,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领克宣布,已与魅族科技达成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宣布会在本月底魅族20发布的同时,推出搭载魅族Flyme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的领克08新车型。这一新动向也成为继本月 .....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3 月以来,魅族新消息不断。

近日,据财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吉利旗下高端品牌领克宣布,已与魅族科技达成深度融合的战略合作关系,并宣布会在本月底魅族 20 发布的同时,推出搭载魅族 Flyme Auto 车载人机交互软件的领克 08 新车型。

这一新动向也成为继本月 8 日,魅族被吉利旗下湖北星纪时代有限公司合并为星纪魅族后,和吉利旗下又一品牌的深度合作。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星纪时代投资魅族科技签约仪式,图源魅族科技官方微博

消息不断背后,魅族还没放弃在智能手机市场冲高的野心。

从以上活动的先后顺序中不难看出,魅族 20 的发布被放置于 3 月尾端,且星纪也已放出消息预热,称还有一款更高端的手机正准备中。提前这么早就开始造势预热,可见魅族对这一新产品寄予厚望。

在近期的一次媒体专访中,星纪魅族 CEO 沈子瑜提出了将在三年内重回全国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的目标。

魅族之所以会提出这个目标,或许是认为自身曾在手机领域有着高光时刻。2015 年,时任魅族副总裁李楠亲自公布,当年魅族手机总销量突破 2000 万台,同比年增长高达 350%;次年,魅族又宣布实现盈利,全年手机总销量达到 2200 万台。

但如今的魅族,即便有了吉利的支持,或许也很难找回昔日的 " 自己 "。

手机领域,虽然提出了冲击高端的计划,但由于魅族目前正遭受着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业务混乱等 " 内忧外患 " 的诸多问题,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会有很多挑战。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魅族的车机系统业务上。虽然魅族在被吉利收购后的 9 个月里成功推出了车机系统 Flyme Auto,却是直到 " 星纪魅族 " 集团的成立,才正式官宣了与领克的合作。

同时,在 2 月的吉利银河发布会上,魅族车机虽被提及,但银河 L7 车型搭载的车机系统则是由吉利研究院和旗下亿咖通共同研发的。

由此来看,虽然保留了品牌名称和手机发布计划,但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和车机系统赛道上,魅族或许依然很难重回昔日的荣光之下。等待魅族的,或许是一场艰难的突围赛。

一波三折的 9 个月:从被收购到被合并

2022 年 7 月 4 日,急于改良智能车机体验的吉利,和陷入手机销量低谷的魅族一拍即合,达成收购协议。由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主要持股的星纪时代取得了魅族科技 79.09% 的股权。

新出任魅族科技董事长的沈子瑜也在收购会上表示,魅族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十多年经验,可以帮助星纪时代加快产品成熟和落地。星纪时代瞄准高端市场,与魅族科技产品规划没有冲突,双方还可形成协同。

正当公众还在回味这一收购案时,次月市场便传出魅族与领克开展合作的消息。合作第一步,是魅族手机进驻领克精选商城进行销售。双十一之际,领克又出现在了魅族的预售宣传海报中。官方称,在魅族商城等官方电商渠道购机可参与抽奖,有机会赢取领克汽车一年使用权。

与此同时,虽然社交平台上屡有 " 魅族 19" 的爆料传出,且产品经理在魅族社区六次发起了 " 魅族 19 主理人计划 " 的讨论,但魅族最终还是取消了该系列的发布。

这一举动,可以视作魅族为庆祝其 2023 年成立 20 周年,直接推出 " 魅族 20" 新品以作纪念;也可以被理解为是魅族在被收购之后,新品发布受到集团其它计划的干预和控制。

新手机之外,魅族也盯上了车机领域。去年 11 月,魅族首款车机系统 Flyme Auto 的正式公布,虽然完整细节还未公开,但魅族已经提前公布了其车机系统的 Alive Design 设计理念。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魅族在其办公园区高调宣传 FlymeAuto,图源 Flyme 官方微博

据魅族介绍,Alive Design 设计理念源自手机系统,旨在给功能、视效、交互赋予 " 生命感 "。具体来看,Smart Bar 在传统 dock 栏基础上增加了动态自适应的交互,且支持智能匹配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不遮挡主屏幕画面;小窗模式通过允许同屏多任务展示,减少车主反复切换应用的次数。

这一车机系统发布后,吉利方面也传出会发布新中高端汽车品牌的消息,彼时在业内看来吉利的新品牌车型大概率会搭载 Flyme Auto 系统。

但事实证明,这一猜测落空了。

今年 2 月 24 日,吉利汽车发布了旗下新中高端系列品牌 " 银河 ",并发布了该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银河 L7。根据官方介绍,这款车型搭载了吉利全栈自研的银河 NOS 操作系统,并称这一系统可以 " 无限接近于苹果 iOS 体验 "。

在那场发布会上,魅族 Flyme Auto 车机系统并未被过多提及,相对应的魅族团队在其中的参与程度也未被提及。

直到本月 8 日,星纪时代和魅族科技融合为 " 星纪魅族集团 " 后,领克才正式对外宣布了与魅族科技在出行领域的深度合作。

星纪魅族的此次合并,将由沈子瑜出任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 CEO,两家公司的供应链、采购体系、质量体系、生产制造体系、供应链体系则实现交汇。

沈子瑜在与媒体的对谈中透露,手机将作为星纪魅族的主销产品,担起主营收入,后续还有 Flyme 的软件服务收入等,也会推出 AR 和 VR 眼镜,以交互为驱动打造多终端形态。

关于核心技术,沈子瑜未透露过多,但也提及手机 soc、卫星通信能力、魅族此前的 Flyme OS 软件基础、以及主打互联互通能力的车机体验,或将会是未来手机的核心卖点。

需要注意的是,合并后的星纪魅族组织架构中,原魅族科技 CEO 黄质潘担任了新公司手机事业部的主要负责人,这就意味着黄质潘将在吉利的支持下,继续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魅族未来线下门店,图源魅族科技官方

从目前星纪魅族已透露的计划看,主要集中在手机层面,包括 3 年内冲回手机市场前五、新增 1000 家销售门店等。就此看,经历了跌宕起伏的魅族,目前再次踏上了智能手机的战场,并提出了新的野心。

只不过,魅族想要实现这一野心,并不容易。

魅族手机想冲回行业前五,

可能性有多大?

魅族手机想要重回行业前五,需要先认清市场走势的变化和过去留下的烂摊子。

在魅族手机停止更新的两年里,智能手机市场已逐渐走入增量时代。据 IDC 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2.86 亿台,同比下降 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IDC 在报告中表示,时隔 10 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 3 亿台以下市场大盘。2012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 2.13 亿台。另据前瞻经济学人的统计,2011-2022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

外部市场之外,魅族也需要审视自身内部,解决产品、技术、品牌、渠道、供应链等多方面遗留下来的问题。概括来说,魅族手机虽然实现了国产智能手机从 0 到 1 的突破,但随后从 1 到 100 的 99 步走得混乱、乏力,输光了一开始攒下的市场份额。

2009 年,魅族在花了两年时间潜心解决硬件、系统、UI 交互三大问题后,打造出 " 第一台国产智能手机 " ——魅族 M8,市场反应大爆。有了首战胜利后,魅族在两年后又推出了宣称配置能与苹果 iPhone 4 有得一拼的 M9,延续了成功与认可。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魅族 M8 产品图,图源魅族官网

有了手机之后,魅族基于 Android 4.0 在 2012 年开始深度研发自家 ROM"Flyme 系统 "。魅族在安卓的基础上做了诸多改动,如将原生缩略卡片式的后台管理界面改为图标式等。其简洁的设计和对气泡通知、小窗模式等 " 人性化 " 功能的首创,再次加深了用户粘性。

至此,魅族凭借两代 " 神机 " 和 Flyme 系统打响了自己 " 小而美 " 的名号。

与此同时,在那几年随着小米、华为、OPPO 和 vivo 等国产品牌纷纷进军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后,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也变成了一片红海。面对这一行业变化,魅族在激烈竞争中乱了阵脚,后续的产品迭代呈现出前期节奏过快、后期闭门造车的特点。

2012 年,魅族全新打造的旗舰 MX 系列正式发布,但由于正值小米推出 1999 元低价智能手机强势登场、多家功能机厂商扎堆发布智能机之际,又加上受到公司与高通打专利战的影响,魅族在产品上转而选择了成本更低的联发科芯片。

结果是手机产品的价格压低至 1799 元,但后续使用过程中消费者体验十分拉胯,比如出现了手机背面发热、游戏画面无法兼容等问题,魅族遭遇了用户的第一波失望。

但这只是个开始。

到了 2016 年,魅族彻底抛弃了以往一年只发几款产品的精品路线,转向机海战术,联合起子品牌魅蓝一共发布了多达 14 款手机产品。起先,魅蓝抵抗住了以 " 红米 " 为代表的高性价比手机的冲击,但其过于繁杂的产品类别也导致了库存积压。

更快的节奏反而导致了更长的库存与资金周转周期,给魅族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而从 Pro7 起,魅族手机有些矫枉过正,渐渐走向 " 闭门造车 " 的另一个极端。换句话说,虽然有时魅族手机完成了自我更新,却仍然是与竞品和时代的趋势不相同的,因此也可以说是落后的。

相关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 Pro7 机型将成本花在了音效和前后双屏的设计上,硬件上只能无视先前的用户反馈,继续采用联发科芯片,结果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持续降价,才清完库存。

2018 年,魅族 15 终于决定摘掉 " 万年联发科 " 的标签,选用了骁龙 6 系和三星 Exynos 芯片,并为此设定了 2499 元 /2999 元往上的定价,却比同期配置更高的竞品还要贵。更低的配置搭上更高的价格,进一步伤害了魅族手机的品牌价值。

于 2021 年 3 月最近一次更新的魅族 18,终于在芯片和屏幕的配置上赶上了同期竞品,却又在快充和摄影上被拉开了差距。只有 40w 的快充,对比安卓阵营中动辄 50、60w 的超级快充并不算快;摄影方面,虽然在参数和算力上都有所提升,但同期的 OPPO 已开始堆 60 倍微距,可玩性则不如引入莱卡合作的华为。

不够有竞争力的产品背后,是魅族核心技术团队的支离破碎。前期开创 Flyme 系统的团队成员陆续被 OPPO、vivo 两家高薪抢走。而在近三年手机厂商开始纷纷自研芯片时,魅族在关键技术上也毫无动作。

接连的新品失利、销量下滑,直接影响了魅族在线下渠道的布局和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2018-2020 年,魅族关闭了大量线下门店,这也进一步削弱对手机售后服务的保障能力。而不断缩小的体量,也导致魅族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断减弱。

鉴于魅族此前多年在智能手机行业的沉沦,在业内看来魅族 20 不足以一次性解决以上这么多问题。且最新的配置爆料令人不禁担忧,魅族既没有吸取自身的历史教训,也没有向外认真感知外界的激烈竞争。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魅族 20 产品图片,图源魅族官网

首先,魅族在 20 系列的宣传上放出了 " 信号最强 " 的口号,这确实是针对以往弱势做出的改进,但从 5G 通信领域的专利积数量来看,魅族的积累远远不及华为和 OPPO,似乎并没有底气谈及超越。

在其它配置的选择上,魅族 20 也还无法拿出诚意,比如其入门版本或只搭载 1080P 屏幕,而同期竞品 OPPO find X6 入门版与 OPPO find X6 pro 版一样,直接给出 2K 大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魅族 20 即将发布,但据多家媒体报道,吉利还打算在今年发布一款定价 6000 元 -9000 元的高端手机。由此业内有声音猜测,吉利在智能手机上或许会采取内部竞争的战略。

在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中,沈子瑜对高端手机如何 " 真正有高端感 " 的设想,还是停留于对设计和芯片的强调。同时,高端手机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已经跑出了争摄像头参数和推折叠屏产品两条道路。在这两方面,魅族也好,星纪时代也好,还是一片空白。

除此之外,沈子瑜还称,未来车机体验会成为手机的一大卖点。但从本质上看,车机互联,重点在车,为了保存数据、监测状态、远程遥控等作用而存在的手机,更像是一把智能车钥匙。

言外之意,在沈子瑜看来,智能手机相较于车机系统更像是一个配角的角色,因此在业内看来,星纪魅族或许在手机研发层面不会下太大功夫。

综上来看,魅族 20 发布后,要面临的不小的挑战和市场竞争,要实现冲高梦,也任重道远。

跨界做车机,有多大发展空间?

手机领域已是一片红海,难以突围,魅族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到吉利更为看重的车机系统上。

从已经曝光的魅族 Flyme Auto 界面来看,该车机系统主要在设计和交互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现有的车机呈现出差异—— 3D 桌面、能够根据不同使用场景定制界面的 "Smart Bar"、小窗模式、支持手机互联等功能,收获了一众车主的好评。

只要魅族对两款新手机的硬件算力做出相应提升,其手机与车机互联的流畅度和稳定性便能得到保障。因此,不难看出吉利的打算是,让魅族车机先满足车主的日常、真实需求,如听歌、导航、通话同时进行或切换等,以提高用户体验,在老车主面前扳回一城。

但对于魅族 Flyme Auto 车机系统,吉利或许并不会太过重视。

沈子瑜在近期接受媒体公开采访时表示,Flyme Auto 未来会应用于吉利生态下的很多车型," 我们会为客户维护 Flyme Auto 的驾乘体验,但不太可能像吉利旗下亿咖通一样,直接帮车企做系统的定制。"

这段话隐藏的信息是,魅族车机有可能仅止步于较为直观、浅层的保障吉利车主体验、打造吉利车机闭环层面,但无法像华为鸿蒙一样更自主、更深入地探索汽车智能化的布局。

据连线出行梳理,吉利打造车机系统一共有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是为现有和潜在车主完善体验,争夺用户;第二是打造归属于自己的 " 手机 + 汽车 " 闭环生态,守住数据;第三是以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为发力点,深入打造智能汽车。

目前看来,魅族车机尚未展现出实现最高层次目标的实力,因此也未被吉利赋予更高的期待。

同苹果 CarPlay 一样,魅族车机更像是在打造一个 " 超级汽车 App",本质是将手机屏幕的内容映射到汽车中控大屏,并通过适配和优化来满足车主娱乐、社交等需求。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魅族 Flyme Auto 细节图,图源 Flyme 官方微博

根据 CDSN、东方证券等机构报告显示,Flyme Auto 暂未涉及目前国内智能座舱厂商普遍在卷的的 DMS、手势控制等功能;从技术上看,魅族的车机系统既不包含应用程序框架的修改,更没有触及到操作系统内核的重建,和手机系统一样,魅族车机还是搭建在了安卓应用生态的基础之上。

以同样从消费电子横跨入汽车产业的华为为参照,我们便能发现魅族车机系统的局限性。

华为在汽车产业的布局是由浅入深的,零部件供应、Huawei Inside 模式和智选模式三种合作模式并行。虽然没有造车,但华为已经深度参与了底盘、电机、动力控制系统等汽车硬件的深度研发,可以说具备了独立造车的技术实力,这是它能跑通与车企合作模式的关键。

而对比之下,魅族车机的 " 舞台 " 还仅限于吉利汽车中的车载屏幕上,有对设计和交互的改进,却既未展示出对智能座舱的更多思考,更没有搭建起车机智能化的框架。

吉利似乎也并不打算开发魅族深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潜能。沈子瑜在谈及星纪魅族集团规划时指出,Flyme Auto 会承载亿咖通的硬件和运算平台。另据 " 商学院杂志 " 报道,星纪时代还看中了魅族曾与三星、高通等进行合作的供应链优势。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合作后,可以和芯片厂商建立联系。

这也透露出,只要魅族车机为吉利争取到了更多的车主好感和发展时间,吉利还是打算继续打磨亿咖通的硬件和底层。换句话说,吉利对于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更多筹码,会更多放在 " 亲儿子 " 亿咖通身上,而魅族并不是首选。

对于这一判断,也有诸多事实来支撑。比如吉利银河 L7 搭载的银河 NOS 系统,就是亿咖通与百度 Apollo 合作研发的;其次,亿咖通还被吉利赋予在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领域研发的重任。而这些,魅族都没有。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银河 NOS 系统,图源吉利银河官方微博

由此来看,虽然陷入颓势的魅族,在近两年抱上了吉利的 " 大腿 ",但基于吉利目前对魅族的重视和资源投入有限,在连线 Insight 看来,魅族想要在智能手机和车机系统领域找回自身昔日的荣光,并不容易。

而在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存量竞争、智能汽车行业内卷加重的大背景下,已失去太多优势的魅族,必须先活下去并寻找突围机会,它也需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才能在吉利内部争取到更多资源和重视。

连线 Insight 旗下矩阵号「连线出行」欢迎关注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靠抱吉利大腿,魅族能重回中高端手机市场前五吗?

热门搜索: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