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开始,A股开始逐步反弹,尤其在今年1月走势喜迎开门红,市场情绪较乐观。但春节假期后的2月,画风似乎又变了,沪指走势反复在3300点拉扯,但投资基金的体验感却可能下降,这是为什么?
从上述走势图来看,市场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震荡向上行情中,偏股型基金指数和A股主流股指走势方向趋同,不过到了2月份偏股型基金指数走势与偏成长风格创业板指数更接近。由此可见,在普涨/普跌行情外的震荡市,布局不同的风格及行业,将带来差别较大的持基体验感。
比如像2月份沪指走势起伏不大,反复在3300点左右窜动,而创业板则指跳水式下滑。如果你持有的基金持仓跟创业板较像,那就可能会出现“沪指涨跌不大,但是基金却下跌明显”的感觉,因此也会影响自己的持基心态。所以,我们要及时关注市场风格和持基所投的方向,理性看待市场短期波动和风格切换。
那么问题来了——
近期反弹后的基金要先赎回避震吗?
首先,市场中有一句谚语需要分享给大家: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试图择时,就跟空手接飞镖一样希望渺茫。可以说,投资做择时操作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连专业投资者都未必能成功。择时其实像是一种即时满足,避开当下震荡的时候会感觉侥幸快乐,但我们无法确认的是,第二天之后市场是否又转变回暖。
其次,买基金的初衷是为了能赚钱,如果短期反弹回本后,为了保住本金而赎回,显然不是个理性的选择。好不容易熬过了一段“垃圾时间”,在能承担的风险前提下,不妨再耐心一点,“黄金”时刻或许不远了。当然,赎回与否还是要看自己的资金规划,如果短期急需使用资金周转,那也是无可厚非的选择。
最后,可借震荡市的考验,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如果觉得组合波动太大不匹配自身风险,那当下赎回进攻型产品转换成稳健品种就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看好后市,而目前估值又具备较高的入市性价比,那可在震荡市下行时点,适当加仓进攻型产品也是较好的选择。此外,如果某些产品在不同市场风格期间,均表现不符合投资预期,可考虑赎回更换。
投资是一项长期运动,需耐心坚持
在A股,经历一轮牛熊震荡普遍共识在3~5年左右的时间。比如在过去5个完整年度里,2018年和2022年算是单边下行的熊市区间,2019年、2020年算是普涨小牛市,2021年算是震荡分化期间。如果能坚持在颠簸的行情中长期持有,以偏股型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过去5年的累计涨跌幅为46.93%,年化收益率达9.99%;过去3年的累计涨跌幅为32.58%,年化收益率达11.44%。
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震荡是常态。因此投资经常需要与人性博弈,这也是投资最难的地方。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选择中长期绩优的基金及基金经理并长期持有,是能大概率提升胜率的方法。不要因为短期走势而扰乱了自己判断和决策、冲动赎回,投资是一项长期运动,需耐心坚持。
2023和百万基民在、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