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 > 平安银行高管解读2022年报:经营业绩受三方驱动 智能银....

平安银行高管解读2022年报:经营业绩受三方驱动 智能银行3.0“颠覆”零售转型

[2023-03-11 10:10:16] 编辑:鉴古论今 点击量:62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3月8日,平安银行发布2022年报,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平安银行实现营收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36%,同比上升1.51个百分点。同期,该行资产规模5.32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不良贷款率1.05%,拨备 .....

3月8日,平安银行发布2022年报,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平安银行实现营收1798.95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455.16亿元,同比增长25.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36%,同比上升1.51个百分点。

同期,该行资产规模5.32万亿元,同比增长8.1%,不良贷款率1.05%,拨备覆盖率290.28%。

“2022年对平安银行带来很大的挑战,达到6.2%的营收增速并不容易。”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3月9日业绩发布会中称,银行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经济复苏,居民消费信心逐步增加,以零售为主的股份制银行的业务机会和资产质量都将呈现向好趋势。但挑战同样存在,包括不可逆转的息差收窄趋势、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对策略带来的影响。

谢永林表示,零售需要继续做好全行转型的排头兵,把握消费复苏的机会,在经营策略、经营能力上不断升级。“零售客群经营的打法更加清晰,驱动零售转型站上新平台。”其补充,平安银行在2021年创新五位一体模式,启动了智能化银行3.0建设,经过两年时间验证,现已真正地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路与落地打法。

零售业务之外,市场同样关注当前财务管理生态。2022年,受债市、股市波动影响,理财产品“破净”成为常态。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称,平安银行财富管理的策略非常清晰,即顺应户需求与整体趋势、注重银保合作,发现中高端客群的保险需求,打造一支高端型既懂保险也懂复杂产品私募、公募的财富管理队伍;同时加大中低波动理财产品设计,在零售大财富战略协同下,支持母行零售一起做大含权产品的发行。

营收增速小幅下行四季度息差承压

整体看,平安银行营收表现略有下滑,业绩持续高增。

2022年平安银行营收增速较前三季度小幅下行,整体稳健;归母净利润保持了2021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在已披露业绩快报的上市股份行中位居第一,两年年均复合增速为25.4%。

具体看,该行2022年营收增速为6.2%,较三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营收增速下滑主要受11月债市调整影响;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5.3%,较三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盈利增速和营收增速偏离较大主要由于拨备水平保持平稳下,信用成本下行。

招商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平安银行业绩增速亮眼,主要得益于拨备反哺和规模扩张,缓解了息差和非息收入所面临的阶段性压力。

谢永林指出,平安银行的经营成绩受战略定力、危机意识与协同优势三方驱动。“平安银行一直以来坚持零售战略定力,取得了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其解释,在基础能力、业务规划、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前布局;同时发挥综合金融的优势,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护城河能力。

受市场利率下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该行资产收益率出现下降,净息差也有所收窄。2022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为2.75%,同比2021年下降4个基点,较前三季度小幅下降2个基点。

同期,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16%,同比下降5个基点,其中存款平均成本率2.09%,同比上升5个基点。22年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83%,同比下降12个基点。

谢永林称, 息差收窄不可逆转的趋势对银行业务结构,资产负债表带来明显挑战。平安银行将在接下来的三年期间,利用数字化改造新商业模式,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重塑资产负债表,实现高质量发展。

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执行官项有志表示,整体看,银行业息差呈现下行趋势。平安银行息差下行有多方面的因素:外币利率出现上行,对此产生了一定影响;零售贷款里投放了宅抵贷和按揭贷等贷款,此类贷款的利率相较信用卡利率较低。

其补充,平安银行将继续在负债端强化经营能力,希望在大环境内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将息差维持在相对良好的水平区间。

“净息差彰显韧性,资负结构优化。”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公司着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全年贷款日均余额占生息资产的比例较前三季度提升16个基点,存款日均余额占计息负债的比例较前三季度提升56个基点。在资产重定价及存款定期化趋势下,未来息差或仍将承压,但随着公司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展存款来源、以AUM和LUM促进核心存款沉淀,息差有望保持在合理水平,继续领先同业。

“智能银行3.0是颠覆不是改良”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之路持续受同业与市场关注。截至2022年末,该行零售AUM接近3.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零售客户数1230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1%,财富客户、私行达标客户、私行达标客户AUM三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期,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5288.3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3%,其中,月活5068.44万户,较2021年底增长5.1%。

蔡新发称,一直以来,平安银行采取“两条腿行走”策略:提升内功与借力合作伙伴。至于“以往借力方面较多,现在更为侧重内功方面”这一观点,其更多体现为策略的转变,即在不同时期寻找能够平衡短期、中期、长期的最佳策略点。

整体看,平安银行将零售转型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 智能化银行1.0阶段,2016年末至2018年末,奠定了零售业务全面数字化的基础; 智能化银行2.0阶段,2019年初至2020年末,以AI Bank及开放银行建设作为战略重点,开启全面数字化进程; 智能化银行3.0阶段,2021年提出零售转型新模式,引领商业模式变革。

平安银行于2022年上半年启动了“智能化银行3.0”项目建设,建立科学的客群划分机制、由总部“AI大脑”决策引擎驱动的智慧经营体系,推动更精准的客户需求洞察、更适配的产品服务供给以及更智能的运营触达,实现对客户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智能化经营。

2022年6月底,“智能化银行3.0”项目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并初步形成体系化的策略路径。 零售风控方面,至2022年底,零售模型全流程管理平台已集中管理的风险模型达107个。

谢永林称,经过两年的验证,平安银行不仅确认了方向正确,而且逐步建设了各项基础能力。智能银行3.0是数据驱动客户为中心的一套全新经营模式,基于这套模式要打破资源分配、人员管理、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问题。“它绝不是一个改良,它绝对是一个颠覆。”

蔡新发强调,平安银行从客户需求出发,注重客户在人生关键生命周期中重要事项,如买房、买车、医疗需求等。平安银行通过三个纬度观测客户的生命周期,从而与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相匹配。“口袋APP平台、线下网点与流动性服务是平安银行与客户的主要触点,平安银行将客户的人生重要需求视为一个整体,把产品线整合为一个组合方案,由此在线、线下的触点中进行匹配。”

“财富管理的策略非常明晰”

零售转型为财富管理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2022年受债市、股市波动影响,理财产品“破净”成为常态,对银行财富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2022年末,平安银行零售AUM达3.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2%;私行AUM达1.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7%;财富客户126.52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5.0%,其中私行达标客户3 8.05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5.5%。

蔡新发认为,平安银行的财富管理策略非常清晰,首先是顺应客户的需求与整体趋势。“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点很重要。”其次,从结构看,与财富客户增速相比,私行客户增速较高,但前者又比普通客户的增速高。平安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内遵循相对的“二八原则”,即中高端客群的保险需求更强。

队伍建设同样关键,其指出,平安银行目前在产品方面基本没有明显劣势,与招行相比,产品的额度与种类均没有差别。银保队伍的建设旨在打造一支高端的既懂保险业懂复杂产品的队伍,其能够将产品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输送至客户。该团队人数或不超过3万人。

平安银行董事会秘书周强表示,财富管理始终是平安银行零售的战略要地和发力方向,通过量、价、险三个方面的平衡,持续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对于涉房业务,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称,该行房地产贷款业务非常安全,行业政策面以维稳为主,随着市场面逐步回暖,信用面也逐渐恢复平稳,大规模违约概率比较小。“平安银行2022年涉房贷款将维持合理有序的投放。”

平安银行高管解读2022年报:经营业绩受三方驱动 智能银行3.0“颠覆”零售转型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
热门搜索: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