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 24 日,Science 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邱强教授和王文教授团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黄景辉教授团队、长春科技学院李春义教授团队与吉林农业大学李志鹏教授团队等共同通讯发表题为 "A population of stem cellswith strong regenerative potential discovered in deer antler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鹿角中发现、鉴定并分离了一群具有强大骨再生潜能的干细胞群。这一发现对于骨再生和骨损伤修复有重要的转化研究潜能,给哺乳动物器官再生、器官损伤修复带来新的洞见。
在自然界中,壁虎断尾后不久就会长出新的尾巴,蝾螈四肢缺损后会长出新的肢体,这种生物体对失去的结构重新自我修复和替代的过程被称为 " 再生 "。关于 " 再生 " 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哺乳动物的器官和附肢如何实现再生,对于未来实现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和对抗器官衰老具有重要意义。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从斑马鱼和蝾螈等再生能力极强的低等脊椎动物中寻找答案,但仍缺乏对哺乳动物再生机制的深入解析。
鹿角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在自然情况下周期性完全再生的器官,因此对鹿角再生能力的研究有利于帮助人类进一步了解哺乳动物的再生机制。鹿茸快速生长的季节,每天可长 2~3 厘米,3 个月内长度达到 1.2 米。鹿茸究竟是如何实现如此快速、完整的再生的?
该论文建立了鹿角再生发育的细胞图谱,系统描述了鹿角再生和快速生长的细胞分子机制,从而发现了鹿角再生过程中特有的干细胞群,这一干细胞群是鹿角再生能力的核心细胞群,是鹿角再生能力的必要条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表明,该细胞群展现出了极强的自我更新、成骨和软骨分化以及骨骼修复的能力。该研究为哺乳动物再生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认知,同时为哺乳动物骨骼修复和人类骨骼的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鹿角脱落后再生示意图
▲鹿茸关键的再生祖细胞使裸鼠头上长出了 " 鹿角 " 状结构
▲ ABPCs 可能是哺乳动物附肢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群,并且与其它非哺乳动物的再生机制不同
▲鹿角快速生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