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 李焕菲
开局关乎全局,起势决定胜势。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高举旗帜,勇于担当,用实干铸造信心,在癸卯兔年 " 新春第一会 " 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带动各行各业拿出 " 拼 " 的精神、" 闯 " 的劲头、" 实 " 的干劲,细化高质量发展 " 施工图 "。
岭南处处是春天,广东时时无闲人。
2022 年 GDP 达 12.91 万亿元,连续 34 年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全国第一……过往的广东成绩斐然,基础雄厚。2023 年 GDP 预期增长 5% 以上,工业投资增长 10% 以上,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如今的广东勤奋赶路,势要争锋。
3 月 3 日羊城晚报推出特刊《聚焦广东高质量发展开新局》,点击海报阅读↓
铆足干劲拼经济
"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
2023 年,争取社会融资规模增长 10% 以上;安排省重点项目 1530 个,总投资约 8.4 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1 万亿元……在 1 月 28 日召开的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一个个具体目标传递出强烈的 " 拼经济 " 信号。
" 军令状 " 变成 " 施工图 ",全省各地奋楫扬帆,努力破局。广州 2023 年的目标瞄准 GDP 增长 6% 以上,将推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 " 三个一万亿 " 支撑全市 GDP 突破 3 万亿元。深圳提出以 " 双区 " 建设为牵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 "20+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加快推进 " 工业上楼 "。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广汕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预计今年竣工;深汕合作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江门中创新航、隆基太阳能项目,珠海爱旭太阳能项目,佛山瑞浦兰钧项目,肇庆璞泰来、吉阳智能锂电等重大制造业项目,纷纷落地开工……当前的南粤大地,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产业跃升锻优势
拼,既讲速度,也重质量。
科技自立自强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在广东,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从 " 小步快跑 " 到 " 快速迭代 ",用了 4 年多时间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进入量产本土 12 英寸晶圆制造企业;华润微电子深圳 12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增芯 " 等重大项目也接连落地,助力先进制造业大步向前。
" 要在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领域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构建自主价值链,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 TCL 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佛山顺德,库卡机器人演示 "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 的奇妙场景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 />
夯实科创根基,广东既向先进制造业谋新,也推动传统制造业求变。今年 2 月,广东提出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走时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数智化、低碳化、国际化和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服贸会展新高地的 " 六化三地 ",力争到 2025 年年底纺织和服装产业营收达到 7000 亿元、到 2027 年翻一番,建成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强省。
广东省纺织协会秘书长顾玲表示,广东是全球第三大服装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针织生产基地,过去一段时间,企业有着种种担心,不敢扩大生产规模、不敢投入开发产品," 现在看到了政府的行动,大家将大干快上,扩大产能,提升企业规模 "。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广东靠制造业起家,新征程上要坚持制造业当家,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 " 脊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制造业增加值规模约占全国的 1/8,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四成,贡献了近四成的税收,吸纳超三成的就业人口。
区域协调开新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下好 " 区域协调发展 " 一盘棋。在粤东,中山产业园发挥天然良港优势,吸引益海嘉里、华瀛 LNG 接收站等相继落子,粮油加工、临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在粤西,湛江、茂名两个世界一流炼化基地比邻而居,集聚形成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在粤北,深圳产业园凭借 " 深圳基因 " 大力发展手机产业,加快打造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集群……在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正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
2 月 24 日,记者在湛江市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见证钢卷的 " 诞生 "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摄 " />
省产业园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在广东,省产业园基本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县域全覆盖。省产业园承接能力持续增强,园区现有工业企业达 8600 家,四成以上来自珠三角地区;社会贡献逐步提升,累计提供 115 万个工作岗位,贡献超过七成税收。
县域经济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 " 短板 ",也是 " 潜力板 "。近期,广东密集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文件,部署实施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明确,支持各县做大做强 1-2 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县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展争创全国经济强县行动,重点支持若干基础条件好的县做大做强做优,示范带动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省各地争先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茂名着力推动 " 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 " 特色产业全链发展,打造荔枝、化橘红、罗非鱼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惠州博罗县则围绕做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加快推进千亿级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广东上下一心,正奋力把高质量发展 " 施工图 " 转化为 " 实景画 "。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副总策划:孙爱群 孙璇 胡泉
总统筹:林洁 林兆均 李艳文 黄建隽
执行统筹:黄丽娜 吴江 马汉青 陈桥生 龚丹枫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