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在整顿职场,这一直是被热议的话题。近日,一则 " 女子试用期被辞退要求 N 赔偿,现场给 HR 普法 " 的视频火了。
视频中,一女子实录了与公司 HR 协商赔偿的过程。女子全程不卑不亢、金句频出,用扎实的法律知识争取了最佳赔偿方案。该女子的行为获得了大量网友的支持。
律师分析称,在本事件中该女子对法律 " 融会贯通 ",她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N+1" 的补偿,并没有任何过错。本事件之所以会引发关注,可能因为一些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的强势辞退以及不愿补偿时,多选择忍气吞声,这也提醒一些劳动者,在面对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强迫劳动者辞职时,要大胆运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
女子录下谈话过程,现场给 HR" 普法 "
2 月 22 日,网友 " 刘刘溜了 " 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 5 分 40 秒的视频,记录自己试用期被辞退后,与公司协商赔偿的过程。她在视频简介中称:" 记录人生第一次被裁员,从来都是听说,也是头一次轮到自己身上,而且还是在试用期,不过我不怕,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身为打工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视频开头,该女子表示想要录像并且只录自己,对方却认为 " 不合适 ",于是女子提出 " 这场谈话是公开的 "" 我录像合理合法 ",录像才得以继续。
协商过程中,女子提出 "N" 的诉求,并表示 " 试用期和正式员工享受同等待遇 ",对方否认后,女子表示其依据的是《劳动法》第 39、40、47 条。
对话内容如下:
公司:"N" 的 "" 是什么意思?
女子:"" 是因为你要30 天告诉我。
公司:试用期需要提前一个月吗?
女子:是的。
公司:不是,是提前 3 天。
女子:提前 3 天是我通知你们我要离职。
公司:怎么可能啊?
女子:我也不傻,我都提前看了,而且我也咨询了。
随后,公司表示 " 补偿半个月 ",女子回复 " 不接受 "。公司称 " 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按要求不给补偿 ",女子回复 " 要给书面通知证明哪里不符合条件 "" 诉求肯定是 N"。
公司:我们现在是协商,就是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然后签解除协议书,是算主动离职走的,没有书面通知。您刚刚说的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未转正的员工,N 都是我们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2N 相当于公司违法解除,我们肯定不是按照这个跟您谈。
最后,女子称其最低诉求是一个月的赔偿,公司方表示沟通后再答复。
与公司协商一致获得满意赔偿,金句频频获网友盛赞
视频发布后,引发大量网友热议。有网友鼓励支持该女子,称 " 社会需要这种不妥协的人 "" 你给很多人做了榜样 "。
但也有网友认为 " 试用期没有 N 一说,HR 没问题 "。
3 月 1 日,该女子发布了最新视频,称经与公司多次沟通,双方协商一致达到其想要的赔偿金,她将于 3 月底拿到工资及赔偿金。
随后,针对网友 " 试用期没有 N 一说 " 的疑问,该女子回应道 " 单位无故非法裁员时可以索要赔偿 "" 无需区分是否为试用期 "。
值得一提的是,该女子在视频中的观点也被部分网友称为金句:" 社会现象不能代表法律规定 "" 公司决策的问题凭什么由劳动者买单 "" 协商时合理索要一个月赔偿还会被道德绑架 "" 真心希望拥有同一种思维的人可以在同一家公司上班 " 等。
3 月 1 日,记者尝试联系该女子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律师分析:当事人做足了功课,对劳动法 " 融会贯通 "
对此,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谭敏涛律师分析称,该女子做足了功课,将《劳动合同法》的知识不仅学习而且融会贯通,在和单位沟通时才能应对自如。很多时候,当我们不懂时,就容易被被人牵着鼻子走。
例如,单位提出,试用期内辞退劳动者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即可,当劳动者不懂时,就容易被用人单位的这个认识所迷惑,实际上,在试用期内,是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 3 日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需要提前 3 日。
谭敏涛律师介绍,我们通常所说的 "N+1","N" 是指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给予一个月经济补偿金,其中不满一年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则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而 "1" 是指法定的代通知金,只有在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 40 条在员工无过错的三种情形下提出解除的才需要支付,这里指的是法定支付的情形。从本意上理解,即单位放弃提前 30 天书面通知的义务,而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代替提前 30 天通知的义务,故称之为 " 代通知金 "。
谭敏涛律师表示,在本事件中,如果用人单位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不用支付 "+1" 的代通知金,但是,用人单位 " 无过失 " 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提供证明,例如订立劳动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并且,用人单位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等于劳动者还可能会工作一个月,等于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给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总之,该女子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N+1" 的补偿,并没有任何过错,最终,用人单位也答应了她的诉求,等于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谭敏涛律师还表示,女子与公司 HR 的对话并不涉及公司的商业秘密,也没有涉及公司名称以及工作人员姓名,谈不上侵犯公司的涉密信息。而且,女子事先告知公司 HR,自己对自己进行录像,并不会录对方,而双方谈话中的内容也是对《劳动法》知识的不同理解,等于是双方在商谈如何处理女孩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事宜,并没有涉及公司的秘密信息,没有不能公开的内容,所以,女子公开谈话内容,是自己的权利。
谭敏涛律师表示,本事件之所以会引发关注,可能还因为一些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的强势辞退以及不愿补偿时,多选择忍气吞声,嫌麻烦,不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倒看到一位女子在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感到震惊。这也提醒一些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强迫劳动者辞职时,需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