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自江西入安徽,在江淮大地蜿蜒 416 公里,素有 " 八百里皖江 " 之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近年来,安徽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切实担起 " 一江碧水向东流 " 的重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屏障建设。八百里皖江掀开崭新的发展篇章,奏响新时代壮美的皖江之歌。
为 " 江豚逐浪 " 筑牢绿色堡垒
2 月下旬,在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20 多头江豚在江面时而结伴追逐,时而翻滚跳跃。西江江豚保护站 13 名专职救护工作人员 24 小时沿着西江 10 多公里岸线进行日夜不间断巡护,防止钓鱼、下网等行为,守护着 " 水中大熊猫 "。按照计划,今年将从鄱阳湖迁入 2 头雌性长江江豚到西江,进一步增加西江迁地群体雌性个体比例。
安庆是长江流入安徽省的 " 第一站 ",境内岸线 165 公里。西江保护基地,是长江中下游建设的首批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近年来,安庆市通过整治码头岸线和排污口、实施减船退渔等工作,推进江豚栖息地修复,加强江豚就地保护。目前,安庆已新增长江岸线人工造林万余亩。如今,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批建立,为目前中国最大的江豚保护区。根据最新考察数据显示,2015 年以来,长江安庆段江豚数量稳定在 180 头至 203 头,约占长江干流江豚数三分之一。
让 " 城市客厅 " 擦亮幸福底色
从马鞍山市采石矶景区顺着沿江大道驾车行驶不到 10 分钟," 薛家洼生态园 " 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漫步园内,只见近处花团锦簇、草木葱茏,远处飞鸟翔集、碧水荡漾,还有观景平台、游步道等可供游客及市民欣赏江景、休闲徒步。
今年 60 岁的赵继州是距薛家洼不远的九华村村民,从小在江边长大,现在一家人都是薛家洼的常客。" 整治以后,最高兴的就是清澈的江水回来了,环境也变好了。"
过去,薛家洼在不超千亩的区域内,聚集着许多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渔船和住家船,江岸环境 " 脏乱差 "。2019 年开始,马鞍山市以薛家洼为突破点,推动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搬迁小企业、拆除小码头,帮助渔民上岸并妥善安置,进行生态修复……在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进下,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整治从点及面,扩大至长江两岸岸线共 79 公里的范围,使 " 一江碧水向东流 " 的胜景终得以重现。薛家洼一带也成为名副其实的 " 城市生态客厅 "。
护 " 母亲河 " 永葆生机活力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一座生态宝库。近年来,安徽省把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 " 一号工程 ",纵深开展两轮以 " 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 " 为主要内容的 " 三大一强 " 专项攻坚行动,划定 1 公里、5 公里、15 公里三道防线,拿问题开刀,向污染宣战,保护生物多样性。2021 年安徽省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92.7%,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以马鞍山市薛家洼为代表的安徽长江两岸华丽蝶变,从临江不见江,到亲江更亲水。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省将继续提升水生态监测支撑能力,探索开展长江、巢湖水生态监测,科学评估水生态状况,引导地方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同时,坚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适地适绿的原则,推进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监测等,以更实举措持续推进长江保护修复,确保 " 一江碧水向东流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