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蓝海”来了?看一看全国数字经济版图....

“新蓝海”来了?看一看全国数字经济版图

[2023-03-10 13:21:33] 编辑:科技天涯 点击量:9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文、表/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许张超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

文、表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超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 " 两大基础 ",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 五位一体 " 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 " 两大能力 ",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 " 两个环境 "。

全国各省市在数字经济的这场比赛中成绩如何?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2021 年全国已有 16 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破万亿元,2022 年已交出数字经济 " 成绩单 " 的 9 个省份成绩亮眼,数字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城市整体上集聚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城市群。

乘势崛起:多省份数字经济规模破万亿元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增长的新动能。工信部统计测算数据显示,从 2012 年至 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 11 万亿元增长到超 45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 21.60% 提升至 39.80%,年均增速高达 15.90%。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测算,2022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 50 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 10%,占 GDP 比重超过 41%。

“新蓝海”来了?看一看全国数字经济版图

2022 年部分省份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其占 GDP 比重 " />

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全国多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已破万亿元大关。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截至 2021 年,国内有 16 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其中广东位居第一。

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省份的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已超过 50%,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山东、重庆、湖北等省份数字经济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重庆、江西、四川、浙江、陕西、湖北、甘肃、广西、安徽、陕西、内蒙古、新疆、天津、湖南等省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梳理各省份相关部门数据,发现九个省份已交出 2022 年数字经济 " 成绩单 "。其中,福建、湖北、北京、湖南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为 2.6 万亿元、2.4 万亿元、1.73 万亿元、1.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分别为 49.0%、44.7%、41.6%、30.8%;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 5 万亿元,安徽、江西突破万亿元,山西突破 5000 亿元,西藏达到 200 亿元以上。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 " 稳定器 "。为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国 31 省份早已重点部署数字经济,并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其中,江苏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 5.5 万亿元,浙江将培育超百亿元数字企业 40 家,福建将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 2.9 万亿元以上,江西提出数字经济规模占 GDP 比重目标达 45% 以上。

区域格局:群雄并起打造城市发展名片

根据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 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该榜单划分出 " 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 " 四大线级。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稳居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成都、苏州、南京、重庆等 14 城为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厦门、西安、福州等 25 城跻身数字经济二线城市。

该榜单指出,北上深杭广连续多年稳居数字经济一线,综合经济实力与数字经济水平领跑全国,而以成都为引领的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门槛差距不断缩小,实现多维全面发展、全量资源汇聚成为跃升一线的关键。数字经济二线城市则面临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增量不足、创新资源要素供给不到位的情况,亟需寻找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动力。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的入榜城市中,大部分领先城市都是基于资源禀赋抢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并在优势赛道中不断筑牢产业基础,打造数字经济竞争力的护城河。譬如,广州的游戏产业营收超千亿元,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规模超万亿元,北京的软件业营收近 2 万亿元,杭州的电子商务、无锡的物联网、长沙的智能网联等,后发城市的产业的选择空间却正逐渐收窄。

从各省份入选的数字经济百强城市数量来看,江苏、山东、广东位居前三。其中,江苏入选 13 个地市,是全国唯一全部地市入榜的省份;山东入选 13 个地市,除了青岛、济南位居新一线,烟台位居二线之外,其他都属于数字经济三线城市;广东入选 10 个地市,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位居一线,东莞位居新一线,佛山、珠海位居二线。

从区域格局看,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实力稳增,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追赶,区域 " 五极 " 成员悉数登场、蓄势待发,构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 弓箭型 " 空间格局。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各市联动发展程度持续提升,数字产业对接机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速,是中国培育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的重要抓手。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数字经济规模在 2021 年达到 5.9 万亿元,连续 5 年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7.50%。今年,广东更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网络强省、数字广东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推动 50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 10 万家中小企业 " 上云用云 "。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热门搜索: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