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主办方供图
" 以劳育人 " 已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推动广州市劳动教育驶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3 月 16 日,2023 年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暨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举行,广州市劳动教育领域的精英力量将齐聚一堂,在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阶段性成果展示与全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交流互动中,分享经验,开阔思路。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由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
劳育方案各校出奇招
本次活动现场设置了 21 个展区,邀请了来自广州市各区的省级或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分享,贡献了不同学校各具特色的劳育方案。
记者发现,各校在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上持续发力,各出奇招:育才中学以广彩珐琅画制作课程为切入点,让学生从非遗艺术中理解和传承岭南文化;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基于学校与药企共同打造的中医药劳动实践基地 " 杏林百草园 ",利用园内种植的艾草和薄荷中指引学生制作的可以驱蚊止痒的艾草薄荷膏;南沙第一中学立足于南沙地处江海之滨的地域特色,把海洋作为劳动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创设海洋文化特色课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在 " 双减 " 背景下,从陶艺课程主题项目努力做加法,学生的陶艺作品将作为其他劳动课程所使用的器具,实用性强,利用率高,借陶艺课程更好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们热情洋溢推广本校的劳育成果,嘉宾在各摊位间流连。虽是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但不少奇思妙想科技感、艺术感满满,让人称奇、惊叹——
在广州市回民小学摊位前,一个无土栽培水循环系统引来众人围观。几个废弃矿泉水瓶经巧手设计,变成水培植物盆栽,且在太阳能蓄电板作用下,水自下而上被抽取,进而层层叠叠流下,成为一道景观。据回民小学学生介绍,设计这一景观的初衷便是要减少碳排放,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而无土栽培则能不受空间限制,摆脱土地约束,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也扩大了栽培面积。
现场,也有不少电子 " 发烧友 " 秀功夫。回民小学学生研制的智慧农药喷洒装置可自动识别害虫和小鸟,果实分拣机器则根据果实颜色判断其成熟与否,进而分别运输;文德路小学电子制作摊位上则摆放着学生们自己 DIY 制作的机器小车、3D 打印模型、收音机。
别看 " 摊主们 " 才是小学生,但说起机器人制作,头头是道。指导老师吕恒告诉记者,现阶段孩子们尚处于模仿阶段,创新仅仅体现在款式设计方面,与真正的科技创新还有距离,但作为小学生来说,已经相当不错。" 我们更关注孩子们思维创新的发展。现阶段我们把电子制作和 3D 打印结合在一起,在产品的包装或功能上做些拓展,这也是一种创新。"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的高中生此次带来了几组造型各异的木制手机架,小学生们对木片切割、涂油很感兴趣,纷纷围住哥哥姐姐讨教。指导教师杨老师说,木工课程到了高中阶段,就与通用技术课程相结合,成为必修课程。" 我们将它跟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榫卯技术,感受劳动创造生活的精神。"
学科巧融合,劳动趣教育
推动劳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为推动各学科交融互渗,彼此支撑和促进,广州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教育模式,为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劳动与学科教学可以碰撞出什么火花?来自越秀区 4 所不同学校的老师打破学科边界。以 " 劳动教育 + 科学 " 为例,来自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的吕恒老师以《体验 3D 打印笔——设计制作耳机绕线器》为主题进行说课展示,通过推动科学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交汇融合,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林婷婷老师开展主题为《自制桂花蜜》的 " 劳动教育+生物 " 八年级说课展示,将桂花蜜的制作引进课堂,使学科知识与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巧妙结合。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认为:" 这就是基于‘全科视角、全域培养、全程经历’的育人理念之下的一种教学尝试,非常值得肯定。我们未来要去探索的不仅仅是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更多的是孩子的成长。应该在我们的孩子的身上体现出各种学科的加持,使他们多赢,为他们的成长添彩,让他们茁壮成长、有个性地成长。"
记者获悉,广州市教育局坚持开门办劳动教育这 " 一个理念 ",聚焦劳力、劳心 " 两个目标 ",采取政府推动、学术驱动、市区联动 " 三项举措 ",找准开设必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师资建设、促进学科融合 " 四个抓手 ",落实普及实践活动、拓展实践场所、创新教育模式、落实教育评价、加大经费投入 " 五个保障 ",积极推动构建跨产业、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跨平台的广州新时代学校大劳动教育格局。
" 各个区教育局要真正在‘特色’两个字上下功夫、想办法、做工作,要立足于学校的软硬件条件、特点区域,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放大长处,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学明说," 各区、各校还是要加强劳动理念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师绩效考评等相关劳动教育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还是要真正去总结、提炼、创新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形成具有示范引领特别是广州特色的经验做法,进而提供具有广州特色的劳动教育工作范式。劳动教育百花齐放是最好的生态。"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