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2024-01-03 14:07:44] 编辑:爱生活 点击量:72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产业结构亟待转型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愈发受到国家重视,各城市也早已纷纷加入"抢人大战"。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其对于人才的标准不尽相同。 .....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产业结构亟待转型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愈发受到国家重视,各城市也早已纷纷加入 " 抢人大战 "。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其对于人才的标准不尽相同。

01

" 人才红利 " 二十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人才有不同的内涵。1982 年,我国第一次正式确立人才标准,即 "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 ",对当时开展人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彼时 " 厂里来个大学生 " 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唯学历、唯职称的单一判定标准不够完善。一度存在用人单位一味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情况,造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人才 " 高消费 " 现象严重,甚至出现造假现象。另一方面,我国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海外留学人员 458 万多人,但截至 2002 年回国工作的仅有 13.5 万人。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的宋运辉进入金州化工厂 / 电视剧《大江大河》截图

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新世纪以来,我国 " 人口红利 " 渐渐转变为 " 人才红利 ",2002 年," 人才强国 " 战略提出,随后十几年间,多政策陆续出台,意在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历经二十余年高校扩招,我国逐渐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为人才资源大国。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在此背景下,我国各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逐渐由 " 招商引资 " 转变为 " 招才引智 "。虽然当前全国人才数量逐年增加,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短缺。2014 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放宽部分地区落户限制,为后续各城市发布的人才新政等举措提供重要依据。

02

" 人才争夺战 ",东部地区

人才占比持续领先

截至 2022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超 9.2 亿人,占总人口的 65.22%,已连续两年超过 60%,进入 " 诺瑟姆曲线 " 后半期,城市发展已经相对稳定,下一步进入 " 质量提升 " 阶段。院士、教授、名师、学者、博士 " 双高 " 人才及短期驻校工作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频繁收到各地橄榄枝。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但实际上,我国城市受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等多因素的影响,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西部地区发展最慢,形成不平衡局面。仅以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为例,川渝高层次人才数量与前两者差距较大,即使东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占比出现逐渐下降趋势,但预计短期内仍将有较大差距。2023 年长三角地区各类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超 1190 万人,而川渝地区高层次人才不过万人。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高层次人才数量全国占比历年变化 / 东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占比逐渐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逐渐增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同时," 不值钱的大学生 " 在部分城市同样是 " 香饽饽 "。随着一线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净流入量增大,部分地区收紧人才引进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才新政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些城市通过给予人才福利来弥补城市发展短板,从而达到人才吸引的目的;同时,大量人才涌入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又吸引人才,实现双向互利。

从 2016 年开始,在引进普通人才方面,各地方以学历为主要标准,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常见的有放宽落户门槛、各类福利补贴等,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到当地就业。如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率先开放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落户限制,随后 " 雁归西安 "、"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 "、" 海河计划 "、" 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 " 等等新政出台,百余座城市加入 " 人才争夺战 "。

03

人才 " 福利 "

2020 年,西安一家医院张贴 " 高层次人才优先 " 告示;今年年初,齐齐哈尔一车站现 " 高层次人才候车区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大众讨论与争议。如此这般的 " 优待 " 或许并不实用,但有关高层次人才的 " 福利待遇 " 确实渐渐在各地显露。

不少城市不惜发放丰厚的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甚至能够安排配偶工作、子女上学问题等,通过提高物质待遇以求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地扎根。如不久前雄安新区给出 "2000 万元至 5000 万元科研经费和 300 万元生活补贴,奖励一套不低于 200 平方米的住房 " 等吸纳措施。

人才红利下,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战”

图源网络

从短期来看,人才引进是将某一特定人群向某一特定的空间地区进行简单迁移,但从长期来看,人才引进不止为让这类群体短暂居住,而是为了持续留住人才。各地方通过颁布各类人才优惠政策,不仅希望留住本地人才,还希望吸纳外地人才流入本地,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的自身正向发展。

不过,不是所有人才都能达到高层次引进条件,也并不是所以城市都能提供雄厚的财政支持。不同于高线城市人才引进的双向吸引,人才在选择经济环境发展相对欠缺的较低线城市时,往往做出取舍。但依旧有部分在深入工作之后,发觉与其职业规划并不契合,面临职业困境和发展瓶颈。不可否认的是,除丰厚的物质补贴外,有相当一部分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被编制吸引。在国考、省考等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通过人才引进大多数可免笔试直接面试,省去 " 独木桥之争 "。但其捷径背后,是最低五年的服务期限。

从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的角度看,提高人才的待遇是应有之举,但是此举在激发人才市场竞争活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间的竞争。同层次城市中,经济环境发展较好一方一定程度上引进人才能力更强,而城市发展,亦离不开人才建设。

推荐关注:

关注『黑板洞察』后台回复或者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获取多份教育行业赛道、投融资等资料

热门搜索: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