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秦巴子:巨大的故乡之诗——付士山诗集《巨大的故乡》序....

秦巴子:巨大的故乡之诗——付士山诗集《巨大的故乡》序

[2024-01-06 11:45:52] 编辑:电子商务研究院 点击量:94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巨大的故乡》是令我吃惊的。我知道付士山写诗,我知道他当过著名报纸的记者,当过编辑,我知道他操盘头牌大门户网的区域公司运营,并且在微博上开了一个微诗刊。拿到这部诗集书稿之前,我知道的就这么多。我们时有网上交流,线下见面不多;我们的交 .....

秦巴子:巨大的故乡之诗——付士山诗集《巨大的故乡》序

《巨大的故乡》是令我吃惊的。我知道付士山写诗,我知道他当过著名报纸的记者,当过编辑,我知道他操盘头牌大门户网的区域公司运营,并且在微博上开了一个微诗刊。拿到这部诗集书稿之前,我知道的就这么多。我们时有网上交流,线下见面不多;我们的交流内容广泛,谈诗的时候却不多;我们有不少共同的朋友,大家称他老付,但聚会却不多。我觉得这本《巨大的故乡》才是我对他真正了解的开始,我感到吃惊。

我吃惊于付士山的执着,在这个非常不诗意的年代,他依旧坚守着少年的诗歌梦想,并且持续而隐秘地写着并不拿出来发表的诗歌。我吃惊于他的深情,对诗写的深情和诗歌中的深情,这个沉稳、儒雅、温厚的男人,在诗中呈现出了另一种炽热的样子,或者说,那是一个诗人的样子,是一个人依旧少年的样子,那是我日常所极少看到过的,只是在线上聊天中,时或能隔着屏幕感受到他对当下的世态与世事表现出的激愤,我于是知道,本质上,他是诗人的,而非商人的;内心里,我很喜欢这样的朋友,他并没有被社会与年龄消磨掉初心,我能感觉得到那颗纯真且醇厚的诗心,在他外圆内方的身体里激烈的跳动着。我吃惊于他诗思的宏大与深邃、笔墨的克制与具体,他能够把激情装进沉稳的诗体中,我能够感受到他的热烈赤诚,但却并不张牙舞爪,这是诗的控制力,更是人的品质力。我吃惊且好奇,他为什么现在要出这样一本诗集?读这本诗集,或许能让我的吃惊变成一种认知,一种重新打量朋友,一种刮目相看,一种深入浅出,然后,哦,这样的一个付士山!

秦巴子:巨大的故乡之诗——付士山诗集《巨大的故乡》序

《巨大的故乡》收录的作品,写作年代从1988到2023,时间跨度过长三十五年,其中包含的作品,就是诗人从少年到中年的历程,这样的诗选,不能不让我重视,让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少年到中年,他的诗歌写作,是如何生长、迁延、变化与变幻的?他的诗又有什么是一直存在不曾改变的?

作为一个同样写诗的人,一个写过不少诗歌评论的人,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去感受诗而不是分析诗,去感觉诗人而不是评价诗人。可能是年纪大了吧,热情在消退,肾上线素分泌渐弱,已经过了热衷于谈诗的那个阶段,也活得很不诗人。或者说已经从那个向来热闹的水池子里上岸,坐观,静听,感觉来自诗人和诗的呼吸与温度,才更觉得享受。读付士山诗集的时候,我正是这样的心境。而在这样的心境里,尤其容易感知到诗人强烈的情感浓度与烈度,这部诗集,最激烈的表达,应该是“人生海海”这一辑里的那首《路遥遥——痛悼作家路遥》。作者本质上是一个情感饱满的抒情诗人,情,是他所有诗歌的主线与主脉,但是在他相当多的抒情短诗中,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克制和内敛的,激情在沉稳中转化成一种舒缓甚至有时候是隐忍的情感和情绪表达,甚至还不乏幽默与自嘲,在他大量的抒情短诗中,无论是摆脱不掉的乡情还是失落的爱情抑或是人生际遇中的感慨抒发,都能够感觉到这是一个外圆内方的男人的表达,但是这首悼念路遥的一百零八行诗,却一反他沉稳的抒情常态,激情饱满,直抒胸意,完全不加掩饰也不事节制,情绪的流动有一泄千里的奔放。我想,诗人大概是从路遥的作品和路遥身上找到了某种心灵的和境遇的对位与同频,而路遥的英年早逝让诗人郁积的感觉瞬间爆发了。诗人在这首诗的后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创作背景:“在那个对前途与人生一片迷茫但却执着地相信诗歌与爱情的22岁的年纪,在心目中的偶像路遥去世的时候在无人知晓的那个空旷寒冷的农村小学一边泪流满面一边思若泉涌,写下那首自己一直暗自引以为豪的诗。”这是二十二岁的诗人,这确实是激情的年龄,是诗大于人的年龄,是无须节制也不必节制的年龄,由此也可以体会到诗人付士山的底色,他本质上是一个为情所主的诗人,理解和进入付士山的作品,情是打开他的诗歌的那把钥匙。

情深如诗人者,付士山还有更其深厚的“巨大的故乡”之情,这既是原发的同时也是自觉的追寻、深究与思考。在组诗九章《巨大的故乡》里,诗人沿着故乡的历史、风物、人物、传说,探测寻找着故乡文化的源头,这里有姜嫄、后稷这样的传说中的人物,也有苏武、苏惠、李世民、康海这样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有美阳关、报本塔、漆水河这样的历史文化自然遗存,诗人以长句式的绵密铺排,把家乡巨大的历史、文化、传说、自然环境与诗人个人成长于其中耳濡目染浸淫于身的文化血脉,以敬畏,以亲近,以反观,以巨大的九章之制,完成了关于自己文化故乡的想像与诗写。

如果说《巨大的故乡》九章是他书写文化故乡,那么“魂寄家园”中的《丁家山简史》组诗十九首和这辑中其它的短诗,便是他在离开故乡之后以理性以远观甚至以他者审视并描画他的来处,他的肉身故乡、生存故乡、土地故乡。他在题记是这样写的道:“丁家山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图注的小山村,尽管它很小,但对我对在那里生那里长的每一个人来说,它不仅仅是我们出生长大的地方,而且将是我们未来的归宿!把在那里生活的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村里人,邀请到我的朴实、带着泥土气息、他们看得懂的诗歌里,让他们获得在文字在诗歌艺术世界里另外一种生命力是我的一种特别的夙愿和荣幸。”我之所以要抄录这一段题词,我是从这组诗里看出了诗人的从少年到中年一直葆有的一种诗歌“野心”,这是他的另一种深情,不止于诗歌的对土地与家乡的深情,而这深情到了《丁家山简史》及这一辑中的其它作品,变成了一个诗歌“野心”同时也完成了这了不起的诗歌“野心”。

读罢整部诗集,《丁家山简史》在我看来是最为了不起的一次诗歌探索,如果把其它作品叫做诗歌的常规性书写的话,那么《丁家山简史》就是一次突破性的书写,一次先锋性的书写,一次探索性的书写并且完成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丁家山体”。在这里,他写了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居住方位生活方式家山人物邻里亲属七姑八叔,写了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他们的活与苦,他们的来和去。更重要的也是我更看重的则是他的写法,他一反之前的抒情方式,近乎苛刻的用叙事与陈述,诉说着他们,似乎是怕笔尖稍动一下感情就会惊动这些大部分已经不在了的人,实际上他记录了一个村庄的衰败,这何尝不是中国农村在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在这组诗的后记里,作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是想把他们真实的生存状况如实地用简单白描式的语言纪录下来,把他们的卑微的人生故事真实地叙述出来,尽量的不抒情、不议论、不评价,原原本本的还原他们很低很低的甚至低到尘埃里的原始生活状态和作为历史尘埃的残酷现实。”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显然是清醒的,理性的,隐忍的,是对自己的写法有想法的,但是在作为读者的我的看来,他大概不知道自己其实在开创一种诗歌文体或者一种诗歌表达方式,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此前我还没我看到如此大规模的诗章采用这种纯客观的讲述方式,诗人和诗人的情感深深深深的藏在了句子后面,因此我说这是一次突破性的书写,是先锋的探索的,而且成功了——可以称之为一个独特的“丁家山体”文本。有这部《丁家山简史》,这本诗集便可以脱颖而出,它的分量与艺术价值便不容置疑了。

与《丁家山简史》具有连带关系的是组诗《七天》,可视为前者的后传,这是诗人的生命故乡,是他的来处与归向。《七天》是母亲的葬仪,我通过这首诗完整地了解了关中的葬仪过程,这是这首诗民俗意义上的价值,诗人肯定不是为了叙写关中的葬仪,对于他,更重要的价值的母亲,是他生命的所来之处,是他不可回避的归向之所。在这首诗里,诗人不再节制感情,而是放任,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里,都是诉说不尽的感情,哀而伤,悲而殇,痛而疼:灯下的这组诗写了很久很长/浮躁的都市没有人有耐心阅读/没有想以此成为一个所谓的诗人/我只想让母亲在我分行的世界重生/我还要追求什么 母亲 在灯下/对着您的目光诵读一遍 您的一丝微笑/已足够温暖我剩余不多的未来的路。

通过读一本诗集了解认识一个朋友,现在我开头所说的吃惊,似乎已经少了很多。现在我可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就在我身边,我们已经认识很久。如果由此发一点感叹,就是我们常常其实对自己的朋友所知不多,认识不够,我们碌碌于事务泛泛于酒局,真正进入朋友内心的时刻,越来越少了,这大概是时代使然,但也正因为身处这样的时候,我们不是更应该更多的更深切的关注关心关怀关爱自己的朋友和身边事吗?就像付士山通过他的诗进入他的文化的故乡土地的故乡生存的故乡生命的故乡——他是幸福的。

2023.8.9西安

秦巴子 ,诗人、作家、评论家。出版有诗集《立体交叉》《纪念》《神迹》《此世此刻》等多部;长篇小说《身体课》《大叔西游记》《跟踪记》,短篇小说集《塑料子弹》;随笔集《时尚杂志》《西北偏东》《我们热爱女明星》《窃书记》《有话不必好好说》《购书单:小说和小说家》等,主编有《被遗忘的经典小说》等。

秦巴子:巨大的故乡之诗——付士山诗集《巨大的故乡》序
热门搜索: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投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