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可控核聚变国家队成立“人造太阳”迎来多路径竞赛....

可控核聚变国家队成立“人造太阳”迎来多路径竞赛

[2024-01-04 11:31:22] 编辑:第一财经 点击量:4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本报记者索寒雪北京报道可控核聚变被形容为"人造太阳",即利用太阳的聚变模式,可无限生产出清洁能源,是全世界竞相角逐的下一代能源。"临近年底,每天都有投资机构和媒体在和我们联系。"陕西星环聚能公司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现在大 .....

可控核聚变国家队成立“人造太阳”迎来多路径竞赛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可控核聚变被形容为 " 人造太阳 ",即利用太阳的聚变模式,可无限生产出清洁能源,是全世界竞相角逐的下一代能源。

" 临近年底,每天都有投资机构和媒体在和我们联系。" 陕西星环聚能公司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

该企业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聚变团队,是目前国内系统性从事磁约束可控聚变研究的顶尖团队之一。" 虽然技术还处在前期阶段,但按照目前的发展,10 年以内,应该可以实现商业化运作。" 他向记者表示。

核聚变技术的国家队也在集结。2023 年 12 月 29 日,以 " 核力启航 聚变未来 " 为主题的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推进会召开,由 25 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

至此,国内多条技术路线已经形成。

资金、人才、技术多种考验

2023 年年末,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4 次成功进行核聚变的重复性点火,成为行业新的里程碑。首次聚变点火,意味着从聚变反应中产生净能量增益。

仅从理论而言,可控核聚变所生产的清洁能源近乎无限量。" 这就是说,输出的能量已经高于输入的能量。这个意义非常大。" 国家电投进行核电研究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他同时表示:"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参与到可控核聚变研究中,前期需要特别巨大的投资。" 仅是前期技术开发金额,就可能高达数十亿元。

星环聚能的技术路线是采用磁约束方式来管住等离子体,让其飘在空中,同时,用磁重联的方式加热等离子体,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自加热。

该公司利用 SUNIST-2 设备初步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至今该装置累计投入 1.5 亿元,包括场地改造、团队运营在内。

星环聚能计划将在下一代装置 CTRFR-1,彻底验证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实现等离子体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而下一代装置的预算则达到了 10 亿元。

" 业内缺少人才,缺少专家。" 被采访人都认可当前这一状况。

记者从中国核电处获悉,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的第一批关键技术任务由 13 家中央企业承担,共计 10 项,主要面向聚变工程化的高温超导磁体、聚变堆材料、大功率储能和产氚包层等四个核心领域,开展集中攻关。

在人才之外,设备制造的挑战也非常大。目前已有的核电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核聚变的需求。

" 我们现在的核电技术是裂变,不是聚变。现在裂变高温堆的温度是 700 摄氏度,低温堆的温度是 200 摄氏度。但是聚变所产生的温度要远高于这个温度。这对设备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前述人士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名单中,有很多传统核电设备制造商,包括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宝武钢铁、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长江三峡集团、中国一重、哈尔滨电气等。

技术竞赛正热

陕西星环聚能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实验任务很重,时间非常紧张。

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 , 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 , 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网站上获悉,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导下的中国新一代 " 人造太阳 " 装置在 2022 年 10 月 19 日下午实现了等离子体电流突破 100 万安培,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重要一步,跻身国际第一方阵,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 " 人造太阳 " 装置在 2020 年 12 月 4 日建成并实现了首次放电。

来自清华大学的消息显示,2023 年 7 月,清华大学新概念磁约束核聚变探索装置——中国联合球形托卡马克 2 号建成并首次放电。

SUNIST-2 是我国目前磁场最强、等离子体性能最高的球形托卡马克,设计参数为大半径 0.53 米,小半径 0.33 米,磁场 1.0 特斯拉,等离子体电流 0.5 兆安培。SUNIST-2 配备了一对可移动的内部极向磁场线圈、多组固定的外部极向磁场线圈和分段式中心螺线管,以及单路输出电流高达 110 千安培、总功率接近 100 兆瓦的模块化储能磁体电源,具备丰富的等离子体位形配置和强大的等离子体控制能力。

" 现在是在寻找最好的技术路线。" 星环聚能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这一阶段,还无法实现各个技术之间彼此借鉴的 " 大一统 " 模式。

2023 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是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 15 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说:" 用不到 10 年的时间,你们一定能看到有一盏灯在中国合肥被核聚变点亮。"

目前,可控核聚变作为人类能源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

热门搜索: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投稿咨询